包底

包底

早陣子返老家探望老豆媽子,一行人外賣點心在家慢慢嘆。父母年紀大,近年通常也是這個做法,老人家不需要出去迫,開門就直接見到孫仔又有雞包仔,穩陣又開心。

「今日份量都啱啱好呀!」媽子喜見近來每次聚餐,食得開心又冇嘥,很是感慨。

「問過晒小朋友,佢哋跟據自己食量去叫㗎。」即刻豎起拇指,飛幾個讚好比哥哥細佬先。

的確,仔女出世之後,其中一個比較難控制的,就是食物份量。由他們脫奶,進入雜食期開始,每日都充斥著失預算的挫敗感。

新手父母,怕餓親小朋友,十居其九也會預多,見他們已經很努力進食,但食飽飽仍然餘下不少。本著不浪費的精神,必定包底盡力食完。

別以為預少就相對安好,有時見到阿仔從未試過的食物,本想讓他們淺嘗一下,怎料啱胃口,人仔細細可以成碗食晒⋯⋯鋪在面頭的餸,留下滿滿的白飯底,最終又是大口大口清咗佢,澱粉質萬歲!

當兩個阿仔年紀還細,仍會細心處理食物,儘管他們食幾啖就已經收手,還有心情拍照,為一碗失去一角,看上去像食鬼 Pac-Man 的碎蛋飯,放上社交網站再加個「歲半的食物藝術」Hashtag 呃吓 Like。

之後情況急轉直下,男孩子不理儀容懶理食相,豪邁地探索食物和了解自己喜好,忘形享受進餐過程,食到天一半地一半。最後剩下來的,賣相往往比學生時代的頹飯還要頹。

通常面對一枱差不多有半餐份量的餘食,老婆微笑,眼睛淡然一睜,口一句「我飽啦」夾著「唔好嘥」的眼神,毒男爸爸只好用力吸口氣,捲起衫袖擰轉身,與大嘥鬼隻揪,單打獨鬥!

苦了幾年,終於捱到哥哥細佬可以自己選擇食物,並對自己要求的份量負責,正所謂自己 Order 自己食,食得到先好嗌。飯餸包底的問題算是告一段落,我身形都漲少咗。

言談間,老豆媽子也忍不住,分享一下我們幾兄弟妹,小時候那些眼闊肚窄又偏食的壞習慣。基本上,世間父母應該都經歷過類似情況。

「包底」話題說得興起,我打趣地追加,在照顧兩隻馬騮的時候,帶漏嘢、做漏功課、睇錯時間、諸如此類,就時有發生,要時刻提點也是另一種包底。只希望他們再長大一點,可以自立多一些的時候,就可以放心。

嘆完茶,吹完水,在老家走來走去,慣手勢開吓閂吓個雪櫃,看看有沒有特別地方要修整一下。無意中發現原來老豆媽子也正在掃除執拾,床邊枱頭放著一些被翻出的家庭出土文物,包括幾本老舊的銀行存摺簿。

細看之下,原來是當年用來交學費用的行政戶口,幾兄弟妹每人一個。揭了幾頁,看到某個日子之後,就沒有支出,但入帳仍間斷地繼續,我就好奇問了媽子。

「唏!我當年點知你地畢業之後點呀,點都要預少少有備無患嘛。嗱,有啲係你出嚟做嘢比家用用剩,幫你又儲吓囉。」

雖然媽子語氣輕挑求其帶過,但老實講,我是到現在才知道她有這麼做。當我仍然停留在為小朋友的當下日常生活包底,眼前這個為成長的未知數而準備的包底,更令我感受到當年父母對我們的緊張。

為了未來的包底,有家長選擇事事安排妥當,舖好一條有既定規格要求的路;有的暗暗地做了未雨綢繆,給予自由度當子女有需要時才出手;有的著重教導生涯規劃,自己的人生路要自己負責。

每個父母對「包底」的處理也有所不同,無論是擺明車馬去做還是暗暗地去做,做幾多並在甚麼時候出手幫忙,用意都只有一個,就是築起一個網,兜住子女因為任何原因漏跌下去的東西,包括他們自己。

我們未必認同所有家長的不同做法,但卻不能否認,一切包底也只是源於對子女的愛。在育兒的路上越走,越發現為人父母,我還有很多東西要學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