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長於還未有互聯網,生活日常滿是實體物件的年代,毒男爸爸從小就被教導要「惜物」,就算對待日用品也會盡量用得小心翼翼。因為在沒有虛擬資源的世界,用爛了的東西就沒了,不能再使用。 這種生活習慣,對書本的愛惜更甚。還記得,小時候想擁有一本書並不容易,父母知道小朋友三分鐘熱度,買了揭兩揭放埋一邊就會浪費,而一些比較精裝又充滿趣味性的書藉,往往相對昂貴。小時候的購書模式,多是和阿爸媽子流連書店和圖書館,遇到喜歡的書,要花盡口水,證明買回來不會浪費,還要約法三章好好珍惜,才有機會擁有。 所以我很深刻,人生中第一本,真正自己喜愛和要求購買的書。那是一本讀者文摘出版,厚厚的收錄了大量有關超自然現象的讀本,相比起教科書的中英數,百慕達三角、麥田圖案、巨石群、金字塔、失落的古文明、外星人線索,完全是另一個境界。就是知道一頁一字也得來不易,令我更加惜書。 但時代不同了,現在互聯網絡豈止普及更是氾濫,一機在手,莫說是區內書店圖書館,世界各地的海量資訊知識,打個關鍵字,已能搜尋出花多眼亂的結果,很多甚至是毫不相關和有害資訊。可謂買豬肉搭豬骨,不單止骨多過肉,仲要加塊致癌肥豬油。 現在要子女專注地吸收相關正確且一致的知識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