突然有感

育兒路上不乏感動的事情,除了從子女的互動當中感受得到之外,當上父母之後的種種反思、和其他家長言談間的共鳴、著意社會上不同人士在育兒上的辛酸,也值得一一記下來。
十進位
突然有感

十進位

人大了,年紀轉過幾次彎,近年已經去到,連生日也沒有在意現在幾多歲的階段。反而,家裡有隻馬騮,剛剛掟了人生第一個進位彎。 哥哥剛剛十歲生日,渡過了他的第一個十年。對小朋友來說,仍然是每年一次的慶祝活動,但對我來說,卻加添了一份情感衝擊。 十年人事幾番新,很多道理也用上「十年」這個年代單位,當中每件發生的事情就算再微小,經歷和體會也會漸漸地累積,以難以察覺的量度,慢慢影響周遭的人和事。 不經不覺,毒男爸爸也已經為父十年。雖然難再以「新手爸爸」自居,但自己在很多方面仍然很新手,只因不同年紀的小朋友,也有那年齡層的育兒挑戰。 十歲前後的小朋友,已經很有自己的想法,溝通也再不單向。現在不再是我說一句話,阿仔聽了,哦了一聲就完;而是他會理解消化,回我一句,然後對答一番,當中會有不同的觀點,更會出現我也答不上的尖銳問題。 他們可以清楚分辨,大人有否在細心聆聽,用心對話。面對重覆的信息會覺得煩厭,有時稍為輕輕帶過會覺得敷衍,這些也為一家相處上增添了情感上的互動,正面和負面也有。 就像近日去了一趟旅行,哥哥知道我身兼數職,集行程編排、
5 min read
南半面再現
健康要緊

南半面再現

解除口罩令的首日,上班路上目測仍然有九成以上的途人配戴口罩。相信這個期待良久但來得突然的安排,大眾需要一些時間去轉變。 小朋友對此卻表示無限歡迎,哥哥細佬昨晚已經異常興奮,因為學校特意舉行了一個活動,充滿儀式感地全校一起除下口罩再丟棄,順道回顧一下疫情間所見所學,和教育一下往後生活上的健康意識。 家長群大都覺得會像是畢業典禮後,一字排開齊掟四方帽的盛況,現實當然不會把口罩亂掉,我倒覺得會更像《最後一屆口罩小⋯⋯⋯學生選舉》,小朋友一同優雅地除罩,然後合照,把這千載難逢的一天記錄下來。 可能大家會覺得,需要這麼大費周章嗎?但細心想想,的確有其道理。疫情初期,因為口罩會帶來不適,小朋友大都不喜歡,學校家長要用盡方法去氹他們戴上,包括把口罩說成刀槍不入的防護罩。這樣容易令小朋友產生「卸下防護罩就等於危險已經消除」的誤解。口罩令的離去,不代表病菌的消失,世上仍有各種不同的傳染病,確保生活日常的衛生仍然非常重要,這點父母也記得多加提醒。 除了生理健康之外,也有一些文章提及,要注意小朋友除下口罩之後的心理適應期,疫情漫長,有些幼兒是一出生就要防疫至今,現在不需口罩對他們來說倒是一個大轉變。
4 min read
包底
一家相處

包底

早陣子返老家探望老豆媽子,一行人外賣點心在家慢慢嘆。父母年紀大,近年通常也是這個做法,老人家不需要出去迫,開門就直接見到孫仔又有雞包仔,穩陣又開心。 「今日份量都啱啱好呀!」媽子喜見近來每次聚餐,食得開心又冇嘥,很是感慨。 「問過晒小朋友,佢哋跟據自己食量去叫㗎。」即刻豎起拇指,飛幾個讚好比哥哥細佬先。 的確,仔女出世之後,其中一個比較難控制的,就是食物份量。由他們脫奶,進入雜食期開始,每日都充斥著失預算的挫敗感。 新手父母,怕餓親小朋友,十居其九也會預多,見他們已經很努力進食,但食飽飽仍然餘下不少。本著不浪費的精神,必定包底盡力食完。 別以為預少就相對安好,有時見到阿仔從未試過的食物,本想讓他們淺嘗一下,怎料啱胃口,人仔細細可以成碗食晒⋯⋯鋪在面頭的餸,留下滿滿的白飯底,最終又是大口大口清咗佢,澱粉質萬歲! 當兩個阿仔年紀還細,仍會細心處理食物,儘管他們食幾啖就已經收手,還有心情拍照,為一碗失去一角,看上去像食鬼 Pac-Man 的碎蛋飯,放上社交網站再加個「歲半的食物藝術」Hashtag 呃吓
5 min read
撕下成見
突然有感

撕下成見

校園生活,一大班小朋友加家長還有教職員,以不同的形式互動,某程度上可以說是社會的縮影。 小朋友越來越大,不時就有機會參與一大班小朋友走在一起,大堆頭的集體活動,跨年級學習、生日會、圍爐燒烤、郊遊野餐、沙灘暢玩、等等就當然不在話下,其他重點虚耗精力的放電活動更是不二之選。 小學的朋友仔,已經不是單純的有東西吃有地方跑就夠,而是真正做到對話交流。就是因為各有個性,又精力充沛,衝突意外亦難免會發生。經驗之談,我真的見過和遇過無數次,大大小小的衝突。所講的,當然不一定是嚴重事故,但在還未懂得好好控制情緒,和完美表達自己的情況下,推撞必是意料中事。 通常去到需要家長介入調停的時候,往往是事件發生之後,而判斷就只能透過當下眼見的事實,還有小朋友們七嘴八舌的各自表述。 有小朋友受傷流血,是眼見的事實。周圍會有人話「我隻手都痛!」 有小朋友跌倒地上,是眼見的事實。周圍會有人話「地真係好跣!」 有東西摔下破壞了,是眼見的事實。周圍會有人話「唔關我事㗎!」 小朋友當下的反應,是眼見的事實。橫掃小朋友表情時卻鴉雀無聲。 僅此而已。 在很多情況下,就算家長們嘗試再努力去求證,
5 min read
魚與熊掌
一家相處

魚與熊掌

小朋友懂事之前,大部分的選擇也是來自父母。由出世開始選取名字,種種嬰幼兒日用品,到求學初期的入讀學校,健康醫療上的各種各樣。那時候每個選擇也想為子女好,但就偏偏不能確定自己的決定究竟好不好,心裡總是有著滿滿的不安。 以為待他們長大一點,能夠自己選擇的時候,精神壓力就可以減少一點。現實的確如此,但選擇權的移交,卻衍生了期望的落差。 上星期逛玩具店,去看看有沒有適合的益智遊戲,為求兩隻馬騮在短短的暑假裡,宅在家仍能有一點細藝。一面逛,眼見身邊幾乎每一家人,也必為買什麼而拉鋸。面對喜好,家長子女各有所愛,同一個書架,當《自然科學百科全書》和《漫威宇宙百科全書》放在一起,不問也知,家長小孩定必各有心水。那刻完全感同身受,因為如果帶同哥哥細佬一起選購,情況極可能一樣。 這一代物質相對充裕,在很多許可情況之下,大家偏向兩者兼得。潮流 Meme 圖有云,面對選擇,一下 Chok 個徐錦江版鰲拜低吼「我全部都要!」,戚起嘴角瞇起雙眼奸笑「小朋友才做選擇!」,蜜友間對談做姜糖定神徒「Why
4 min read
主觀降噪
突然有感

主觀降噪

放工的歸家途上,巴士上充斥著各種聲音。車尾一班青少年的高談闊論、有人對著電話狂噴是日身邊的各種不是、後座大媽開大手機喇叭在播重音樂托底的內容農場廢片。 今時今日,搭車除了口罩以外,一對耳機著實不可或缺。二話不說拿出耳機塞入耳,不求成個世界安靜曬,只求在短短的一程車時間,有自己聽落舒服的聲音。 如今科技發達,耳機豈只用音樂掩蓋雜音,它們還有主動降噪功能,更帶有學習模式,可跟據環境自動調節,以達到更理想的效果。 咦?這是否就是我們自小就已經學會,終身受用的那招「選擇性收聽」功能?想聽才應答,不想聽就直接左耳入右耳出!實行聽唔到聽唔到聽唔到。 毒男爸爸認為兩者不盡相同。如果耳機科技是「主動降噪」,那我們的耳朵就是「主觀降噪」。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其實很間接,不像衛斯理裡的外星人用頭髮作靈魂導引,也不像阿凡達裡的納美族人用辮子連結就能傳心達意。 由說話者腦海構想、到開口說話、然後經接收者的耳朵、再在腦內解讀。外在的環境因素、腦口耳之間的協調、說話者的表達力、接收者的理解力、各自的價值觀、彼此的相熟程度、甚至當下情緒,都有機會令溝通出錯,隨時把「三號餐先好似啱你」聽成「生舊叉燒好過生你
4 min read
書x作x分享
突然有感

書x作x分享

眨吓眼,原來毒男爸爸的實體書,出版了已經一週年。由於創作和校對的過程必要反覆把文章一看再看,所以書本開賣之後特意放到一旁,到近日才由頭到尾,以純粹讀者的身份去閱讀一次。 一邊讀一邊回顧,並寫下了一些,為自己記下這幾年來由開始網誌,到出版《毒男爸爸之論盡育兒手記》當中的一些點滴。 ◉ 由始說起 ◉ 記得在哥哥大約兩歲的時候,開始了《毒男爸爸》這個網誌。那時候,正值每位男士轉職為爸爸後必經的混沌時期,新手父母的倒瀉籮蟹、家庭工作難以兼顧、年紀開始大的健康問題,溝在一起的確是辛苦的。 新手父母通常不孤單,皆因日日有小朋友出生,朋友圈或網上討論區總有一些同路人在附近,大家也在尋找適合自己的方法,去駕馭「爸爸」這個名號。 於是就開始把軼事情緒感想寫下來,算是適合自己的一種既可聚焦多點在小朋友,又可抒洩減壓的方式,而分享過程中也能記錄底和老婆阿仔一家人走過的育兒之路。 雖然我的發文速度飄忽無常,但可能幾年前真的沒有太多育兒的分享,是由爸爸的角度去寫,所以也能累積到一些讀者,也有機會登上主流的親子網絡平台。 直到有一天,得到了一個出版的機會。看看手上一大堆雜記,只是沒有的起心肝把它們編
7 min read
心田
突然有感

心田

大清早的馬路上,片片白色在飄,順著氣流滑過車窗,好奇的小朋友嘖嘖稱奇,哥哥話似幾舊雲,細佬話似番梘泡。 五六月時份,正到了漫天綿絮種子飛揚的季節。夾道兩旁高挺的木綿樹,配合演化而來的風力散播,種子密密地飄散,哥哥細佬也入神地欣賞這個大自然的美態,神情若有所思。 一直陪伴見證著兩隻馬騮的成長,踏入初小的阿仔,已經不再是痴痴呆呆坐埋一台,而是有其個性,懂得自己思考,我們開始看不穿他們心中所想。 從成長的路一直走過來,小朋友除了不斷拓展知識版圖之外,也從人生經歷中慢慢栽種內裡的心田,建構獨特的自己。與父母朋友的相處、生活上的遭遇、看到時事和故事的感想、甚至是陌生人的間言閒語,都是沒有實體,卻有機會成為落入孩子心田的種子。 這些種子,比充斥世界各種氾濫的資訊更難掌握,因為我們不知道,甚麼感覺或某句說話,會挑起共鳴並植在小朋友的心裡。 之前哥哥學校教導情緒管理,有一天他走到我身邊,很認真的說,要和我分享一件埋藏在心裡很久的心事。他說人的心有兩格,一邊裝「花花」另一邊則裝「碎石」,開心的事情長出花朵,鬱悶的事情留下碎石。老師鼓勵小朋友把心裡面哽住哽住的碎石,抒發分享給信任的人,因為積聚太
4 min read
越愛,越殘。
一家相處

越愛,越殘。

成長於還未有互聯網,生活日常滿是實體物件的年代,毒男爸爸從小就被教導要「惜物」,就算對待日用品也會盡量用得小心翼翼。因為在沒有虛擬資源的世界,用爛了的東西就沒了,不能再使用。 這種生活習慣,對書本的愛惜更甚。還記得,小時候想擁有一本書並不容易,父母知道小朋友三分鐘熱度,買了揭兩揭放埋一邊就會浪費,而一些比較精裝又充滿趣味性的書藉,往往相對昂貴。小時候的購書模式,多是和阿爸媽子流連書店和圖書館,遇到喜歡的書,要花盡口水,證明買回來不會浪費,還要約法三章好好珍惜,才有機會擁有。 所以我很深刻,人生中第一本,真正自己喜愛和要求購買的書。那是一本讀者文摘出版,厚厚的收錄了大量有關超自然現象的讀本,相比起教科書的中英數,百慕達三角、麥田圖案、巨石群、金字塔、失落的古文明、外星人線索,完全是另一個境界。就是知道一頁一字也得來不易,令我更加惜書。 但時代不同了,現在互聯網絡豈止普及更是氾濫,一機在手,莫說是區內書店圖書館,世界各地的海量資訊知識,打個關鍵字,已能搜尋出花多眼亂的結果,很多甚至是毫不相關和有害資訊。可謂買豬肉搭豬骨,不單止骨多過肉,仲要加塊致癌肥豬油。 現在要子女專注地吸收相關
4 min read
放負與肩負
突然有感

放負與肩負

坐落在城市裡的工商和學校區域,日間總是人流滿滿,入夜黃昏後人們便返回住宅區域。區間之中的規劃,會因人流作調整。 疫情下,人流的慣性轉變了。現在有為數不少的工作者會在家工作,學生更是全數在家網課,原本日間比較清優的住宅區,明顯地熱鬧了起來。 現在市民當然保持警覺,做好個人衛生防護,如非必要也不會去人煙稠密的地方。但飯,還是要食的。 午飯時間,閒日通常只有阿叔阿嬸三五成群打牙骹的餐廳,現在都擠滿了人。衣着整齊,雖然放飯但只能買回自己公司,在辦公桌獨自一角醫肚的打工仔;做好防疫功夫,衛生裝備整齊,因種種原因需要坐下堂食的街坊;一身烈火戰車鐵騎套裝,還全程焗在頭盔,有系統地互相飛單的外送專員;一袋二袋,要買齊一家幾口飯餸,去餵飽在家學習子女的外賣買手(毒男爸爸就是最後這類)。 想避開人流,找一間比較少人的餐廳,現在並不容易。原因不單是住宅區內的人多了,更是有部分食肆,因為職員染疫,或是以員工安全為第一考慮,近日也接連關門,休息幾天,睇情況擇日再營業。近一星期,附近商場裡停業的餐廳,甚至有一半之多。 市民留在家,飲食需求多了;餐廳關了門,糧餉供應少了。資源分配上的供求雙向失衡,
4 min read
【親子文章】過來人
突然有感

過來人

年末的聖誕新年假期,人流明顯多了。地鐵車門打開,一對父母各自一個大背囊,拖著兩個小朋友,推著兩個行李篋,大汗疊細汗進入了半滿的車箱。 目測小朋友們大約三至四歲,滿臉笑容地把玩著手上的卡通人物吊飾,傍在一起的爸爸媽媽,臉容疲憊不堪但仍有微笑,想必是一家人渡過了一個非常夢幻的假期。 「小朋友!過嚟過嚟!」坐在車廂長椅上的叔叔拉著伴侶,起身揮著手:「叔叔嬸嬸讓位比你哋坐!」 父母禮貌地婉拒,叔叔熱情地堅持,就在他們客氣地互推互讓之間,腳仔軟的小朋友已老實不客氣坐了下去。 「你睇,小朋友佢哋都攰啦。」叔叔滿心歡喜,旁人也因看到這則好人好事而露出認同的微笑。 一瞥這對年輕夫婦,卻發現他們神情有點尷尬,並且金精火眼地盯著兩個小朋友,明顯有點不自然。 列車規律地晃動,一個站,兩個站,三個站,搖得我也打起瞌睡來。 突然,被一道激動得來但被努力抑壓音量的叫嚷驚醒了:「頂住!頂住呀!重有兩個站咋!」原來是剛才的媽媽,無助地望著昏昏欲睡的孩子,一起舂眼瞓。 「頂住呀!你唔係應承過我,今晚一齊食牛扒,一齊砌 LEGO 㗎咩?!望住我!唔好合埋眼呀!
5 min read
【親子文章】雙向
一家相處

雙向

很多朋友在小時候,都會有一些只有至親的人才有的共同回憶,那些奇特的乳名、獨有的相處方式、窩心的戲言,總之就是一些父母兄弟姊妹之間,一講就會勾起回憶,但隨時暴露自己黑歷史的東西。 自從哥哥大約三歲,能夠做到簡單對答開始,然後到細佬出世一直長大,父子之間就有一個小戲言: 「你哋有一日高過我就要照顧我啦。」 當然,戲言歸戲言,我並不會計算,到有一天他們高過我,就講句「阿仔我不想努力了」然後躺平等照顧。況且現今世界的奶粉何等神奇,食得個個小朋友肥屍大隻骨格精奇,隨時他們十二三歲就高過我(本身是個矮仔的毒男爸爸,這情況一點也不出奇)。 雖然得啖笑,但這個戲言,的確為我和兩個小朋友,開拓了大堆有關成長話題的切入點。就算這一兩年,兩個小朋友都長大了,我也解釋過這都是戲言,但他們仍會不時窩心地湊近我,拼一拼高度,期待快一些可以照顧我。 講到照顧,近日家裡有老人家病倒了,還入了醫院,於是便要四圍頻撲,處理一連串的突發環境。我也沒有隱瞞,和小朋友說明了情況,告訴這兩星期爸爸因何會出出入入又要夜返,陪伴也相對少了。 兩隻馬騮出乎意料地懂事,著我放心去照顧。這段時間有迫不得已爽約的情況,細佬就會做
4 min read
【親子文章】Phone 之谷
突然有感

Phone 之谷

世界在變,但我讀郵件的緩慢速度卻從來沒變,由一封一封實體信件,到數位化的電子郵件,之後在電腦上簡略成更像對話模式的 lCQ 然後 MSN,再到近代移師智能電話上的各種訊息群組。 每位有在學子女的父母,電話𥚃少不免會有一兩個,甚至更多的家長 Chatroom Group(俗稱「Chat谷」)以方便溝通。這些谷有大有細,大如全校全級的八卦谷、正規的校方資訊發報谷、班別獨立的專屬谷、活動衍生的炸相炸片谷,包羅萬有。 每個可以多達幾十人的家長谷,一人一句已經不得了,更何況每當遇到熱哄哄的題目,一人N句,多谷共鳴,何等熱鬧。高峰時期,就是不斷「鄧櫈燈鄧櫈燈」地瘋狂在響,通常還要響在開會忘記切換到震動模式時。再次拿起電話,未讀訊息隨時數以百計,都咪話唔震撼⋯ 而熱哄哄的題目,究竟有幾宏大,有幾影響全人類?都不外乎是,明天要穿整齊校服定體育服的衫褲鞋襪黑白配、永遠在著好校服前幾秒才扯起的三八號風球跟紅黑雨上課安排、在波濤洶湧的疫情之下的停課覆課網課調課時間表,諸如此類。 貫徹自己其中一個為父理念:越走近小朋友的生活,就有越多相處了解的機會。所以在阿仔小學一年級開始,
4 min read
【親子文章】神奇的棍
突然有感

神奇的棍

少林功夫溝埋足球,有得搞;瀨尿蝦溝埋手打牛丸,都有得搞。這些原本看似風馬牛不相及,但鬼才般的 Crossover,的確是頗有驚喜。 近期毒男爸爸,就發現了一個有趣的類似產品,繼之前細佬要求的蒸焗爐,這次輪到哥哥。(註:細佬的軼事記錄在之前的【無量空肚】文章) 話說哥哥,在一個哈利波特禮物包裝盒內,找到一本小小的宣傳書仔(係呀又係宣傳書仔!)。無聊地翻閱之際,看到一件精品:一支「魔法棍」溝埋「遙控器」的中二魂產品! 好奇之下,我們上網找了和這支棍有關的一些廣告和教學片段。和上次細佬呆望著蒸焗爐宣傳單張的情況不同,這次是三仔爺同時被畫面完全吸引住⋯⋯ 老婆額頭大大滴汗走近,看到影片裡,一個打扮成魔法師的女士,拿着設定好的遙控器輕輕揮動,開機!熄機!轉台!調整音量!一支棍搞掂!恍如置身魔法世界一樣,係咪媲美少林足球同瀨尿牛丸先?! 「喂!⋯」老婆嘗試叫喚專注的我們。 三個男人的頭徐徐轉向她:「嘩~勁呀~~」 相比之前的蒸焗爐事件,以為遙控器算是小兒科,但這次卻一波三折。
5 min read
上氣(唔接下氣)與十頑童傳奇
突然有感

上氣(唔接下氣)與十頑童傳奇

宅在家做乜好?其中一樣當然是煲劇。毒男爸爸不好韓劇,所以近期來來去去,當然還是超級英雄片種。 完成了《WandaVision》和《The Falcon and the Winter Soldier》之後,看到的不單止是幾個 Marvel Universe 的重要角色,在「後 Endgame」的脫變。留意影集的投資拍攝和上映鋪排,不難看到在現今全球疫情的新恆常之下,娛樂影業由大銀幕轉化到串流平台的變陣。 這個變陣,並非單向性由一種模式完全轉到另一種,而是同時並行。大銀幕配以串流平台,就好像面授課配以網上課,有著異曲同工之妙。 之前還努力習慣網上課的節奏,突然就來個回校面授再失驚無神加插測驗評估;之前開始習慣每星期定時追劇不時上 Twitter 看觀眾反應,突然漫威影業就悄悄地釋出新電影《尚氣與十環幫傳奇》的宣傳片。 單看我們喜愛,出自香港的影帝,在短短兩分鐘的宣傳片中,造型比外母嫁女全日 Rundown 還要多,已經令我很想入場睇。但疫情下又得小心為上,要再睇情況⋯⋯ 在幾乎任何事情,
5 min read
心跳。回憶。
突然有感

心跳。回憶。

連續幾天聖誕假期,疫情下的新日常當然是盡量留在家。適逢已經是學校假期,也沒有趕頭趕命的網上學習課,目標一於每日自然醒! 唯獨是拆聖誕禮物的早上,兩隻馬騮比平日返學更早已經起床,刷好牙洗好臉,迎接歡天喜地的一刻。由於疫情下缺少運動,今年的禮物是屬於男孩子對戰系玩具,務求加大活動量且盡快消耗他們核動力級別的精力。 不出所料,他們拆完禮物之後便立刻進入狀態,拿著玩具整天無間斷地出盡力玩。我又怎能只是觀戰,也給他們拉著,愉快地一起跑來跑去一起玩。 毒男爸爸這副老骨頭,比他們更早斷電,不到一小時,已經跌在床頭上小休。 對戰系玩具對男孩子來說,真是很代入而且樂在其中,兩隻馬騮見有一方不支倒地,豈能不乘勝追擊。哥哥細佬立即來個無情飛撲,像摔角手般壓在我的身上。 我帶笑慘叫,骨頭都碎:「喂⋯休息一陣先。」 然後一手抱實兩隻馬騮,才意會到他們已經長大了很多。哥哥已經有我半個人高,細佬就重如千斤墜。劇烈地通屋走之後,全員的心跳噗噗的強烈在鼓動。 空氣靜了,此刻就只有三仔爺的心跳。 對上一次比較著意感覺到阿仔的心跳,也大概是回到餵奶掃風的日子,應該是未滿歲半之前。那時候,阿仔吃飽就軟軟的伏在
5 min read
三十六著
突然有感

三十六著

自從買了一些有關成語諺語的書本之後,兩隻馬騮開始對語文產生了求知慾。原來簡單單幾個中文字,就能夠表達長如整篇文章的意思,背後更有歷史典故和出處,隨著時代改變,也有與時並進的詮譯和例子。 於是我們久不久就會從書本、報紙、生活經驗、或是婆婆推介,去講一些平日有機會接觸到的成語或諺語。 一直應為,成語諺語的知識通常比較「速食」,字面意思加背後故事,通常十五分鐘內就能滿足整個求知過程。 今天,突然來了個「三十六著,走為上著。」 一個普通不過的諺語,大概意思是,當很多方法也好像行不通,面對極其險境的時候,逃走避開將會是最好的策略。 簡單解釋完,已經有人問:「爸爸,有邊三十六著呀?」 在阿仔求知模式啟動之下,這個問題很合理。而我真係唔知。 於是,一句「Good Question!」帶過,然後再去研究一下,何謂三十六著。發現原來每一著,也是另一個成語或是諺語。 原來想來個「番外編」去用這三十六著,開始同阿仔講一下,面對困難和危機處理有關的課題。但仔細看完這三十六著之後,發現它們其實並不太適合幾歲的小朋友,因為它們大多是直接連繫到行軍打仗,
2 min read
世界奇妙物語
突然有感

世界奇妙物語

突然間,腦海裡浮現了一場四乘四百的接力賽。但和一般比賽不同,這是一場馬拉松式,充滿娛樂性的耐力表演賽。選手們不是簡單地以速度取勝,而是要精準地,把接力棒一手交一手,無間斷地考驗耐力。 到底如何精彩,且看由二月十一日上午七時三十五分,史上最爆的接力賽起步的一刻: 起步鎗聲一響。第一棒,是學識淵博,說話文路清晰的陳老師。他一手拿書一手拿著鏡頭自拍,把心中想要傳遞的知識,一邊跑一邊錄影下來。雖然是嶄新的跑法,但由於他經驗豐富,總算是拿捏得來。 嘩!鏡頭一拉開,原來開跑的不止是陳老師!李、張、黃、何老師,也同時在起跑處衝了出來。他們也和陳老師一樣,一邊跑一邊舉機錄製充滿各人風格的教材。大家出盡渾身解數,把功力轉化成一段又一段的教材接力捧,進入交棒區。 跑第二棒的,是求知慾強,努力不懈的周同學。眼見陳、李、張、黃、何老師,手握教材接力棒一湧而來,儘管心裡已有準備,始終只是小學生一名,額角瞬間冒了一道冷汗。小手一伸,五六支接力棒已經到手。望著接棒區跑得有點氣喘的老師們,
5 min read
一世朋友
一家相處

一世朋友

咖啡時間或放工後,都會和友人相聚閒談,分享一些生活點滴,發洩一下情緖,天南地北一番。而能夠在飄著一點咖啡香的環境,或瀰漫著時尚音樂伴啤酒的氣氛下,暢所欲言,實在不容易。 說到底,朋友也有層次之分,由酒肉朋友到知己密友,光譜很闊。究竟要和一個朋友,去到那一個程度,才能一坐下就能無所顧忌,敞開心扉去對話和分享?大概要去到相知深厚的老友級數吧。 那大家和子女的友情,又去到了那一個級數呢? 育兒的其中一個大道理,就是要和子女成為朋友,讓我們成為他們生命的一部分,同行並一起成長。 道理永遠顯淺,但實行上卻不容易。 有天下午,望著面前一位相識了差不多十年,一起經歷職場上風風雨雨,互相信任的朋友。我呷著一口咖啡,用一個曖昧得來奇妙的眼神望著他。 佢:「眼甘甘望乜呀望?」 我:「你估我地個仔會唔會願意同我地一齊飲野?」 佢:「如果用你而家嘅眼神,一定唔會!」 我:「我乜眼神?」 佢:「連我唔係你個仔,都覺得你煩嘅眼神。」 我:「哎⋯慘⋯如果覺得煩,佢就睬我都傻。」 佢:
6 min read
留。感。
健康要緊

留。感。

流感高峰期,哥哥中招,為了治療兼防止傳播疾病,只好乖乖留在家中。之後疫情加劇,提早年假,更加要好好休養,準備及後的農曆新年活動。 老實說,這段時間,對小朋友來說,是突如其來的悠長假期;但對家長來說,卻是措手不及的展開。每日身邊的家長朋友,呻著白交學費,日日揦手唔成勢;報章雜誌和普羅大眾,各自專業地表述著流感疫苗的好與壞;同時又看到流感死亡的個案,心情也變沈重。 嚴重的疫情、病了的家人、泛濫的資訊、將至的新年、加上本身的工作,幾乎是全個悲喜的光譜,的確要深深吸口氣,才可以冷靜持平地處理這段時期的各種事情。 經過了整整一個月,回歸恆常,沉澱下來,終有時間雜亂地記下一些軼事感想: 平日湊仔的早上更表,是毒男爸爸負責的,基本的恆常,是在早上 45 分鐘的法定時間內,先努力爭扎起床梳洗換衫,阿仔同時交叉走位做相同的準備,加食個極快早餐,然後飛奔去上學和返工。 哥哥停課留在家的頭幾日,本來覺得會瞓到隻豬的他,只是多睡十分鐘就起床了。而細佬,無論是否返學,總是和哥哥一齊起床。於是,
4 min read
書本以外的人生課堂
突然有感

書本以外的人生課堂

工人姐姐剛離開了,是完完整整的四年雇用期,她選擇不續約,好來好去一切安然,原因是回鄉結婚。在此暫且給個化名,Eso。 在物色新工人姐姐的同時,我們更需要處理大仔的情緒。由大仔半歲到現在四歲半,朝夕相處,四年話長不算太長,但由一舊飯只有食瞓痾的嬰兒,湊到口齒伶俐古靈精怪的馬騮,的確經歷了很多。相處上,我們要大仔對 Eso 有禮,亦表明要 Eso 別寵壞大仔,身分上的對等和尊重,使他們建立了比較像朋友般的關係,我和老婆尤其喜歡看他們互相頂嘴,攪笑非常。 除了書本上的知識以外,人生有很多事情,都要在書本以外尋找。如待人接物、舉止禮儀、情感上的處理,全是易學難精之事,不是敎一次兩次,或是填鴨洗腦式灌輸,就能精確掌握。這些全都要一點一滴累積起來,才能明白箇中的微妙之處。毒男爸爸認為,學術上的課題大可以交托學校,而父母在教育上,更應幫助擴闊小朋友的眼界。如果父母永遠保護式的阻隔負面事件,小朋友就會像溫室之花,受不了風雨。 由知道 Eso 要離開,已經開始逐少逐少為大仔準備。對他來說,
4 min read
在職父母的不等價交換
突然有感

在職父母的不等價交換

家庭永遠比工作重要,相信大部分人都同意。但怎樣身體力行做得到,卻未必人人可以。近一年間工作上真的頗辛苦,最大的挑戰,是時間分配和壓力處理上的失衡,雖然未能說對家庭造成影響,卻使自己忽略了「家庭永遠比工作重要」的大理念。 其實已經常常自我提醒,一切需要「家庭優先」。但當努力工作,也是為了給家人和子女更好生活的時候,去執行「家庭優先」這指標上確實有點難平衡。在分配時間上,去努力工作或是家庭相處,這條線實在非常之難畫,皆因這樣已不再是那方面優先,而是時間資源不足的取捨。 很多人會認為這是等價交換,又或是 Opportunity Cost,簡單如要達到目標,就得犧牲另一些去交換。個人認為,這是一個比較學術性的看法,實際上,因為很多其他因素,付出的未必和預期得到的相稱。 舉個例,疲累到一個點的我,等火車時可以選擇坐櫈或排隊,我放棄了坐低休息而去排隊,心想為了可以上到車。但是車到時,可能因為頗滿坐,就算排了隊也未必能迫得入。所以極其量我只能說,用可以坐下休息的機會,去換取增加上到車的機會,而非實際上到車。更不說有些不跟遊戲規則的人,坐完櫈還要彈過來插隊。 仕途上,
4 min read
相遇在人生的起點
突然有感

相遇在人生的起點

經典一句「不能同年同日生,但求同年同日死」,何其浪漫的信念,更可以構成一個個淒美的愛情故事。想想,在茫茫人海之中,偶遇一個同年、同月、並且同日生的人,實在需要一定的緣份。 毒男爸爸直到現在的一生中,有幸遇上兩位同年同月同日生的朋友,一位是大學時代,一位是高中的同學,記得與他們的相處,也好像帶點 Soulmate 的感覺。與身邊的朋友比較,我遇到兩個已經算多,而到底時至今日,遇到同年同月同日生的朋友,可會相對容易一些? 答案是真的容易很多:因為與其相遇在人生的某個交叉點,倒不如相遇在人生的起點,即是出生日。 而大仔一出世,其實就已經聯繫了十幾個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嬰兒。皆因資訊發達,一班期待中的準媽媽,在一連串害喜症狀的伴隨下,一早已經在上網吹水攞料購物互相鼓勵,造就了很多媽媽群組的成立。而當新生命到來之後,同一日出生嬰兒的父母,就自然聚在一起組成更細小的朋友圈,為這班同年同月同日生日的小朋友對親家,Sorry... 係為這班小朋友找成長伙伴,而當中家長間也可互相支持和交流。 還記得大仔出世的那天,在助產士處理老婆產後事宜的時候,一個人無力跌坐產房外。淡然一望,身邊已經坐了一個比我更
4 min read
資訊 不能盲信(續篇)
突然有感

資訊 不能盲信(續篇)

剛好一個月前,寫了一篇有關資訊氾濫年代的感想。那篇【資訊 不能盲信】,主要是提及有關各式各樣的文章,似乎濫用了「專家指出、調查發現」等字眼,使家長在蒐集育兒資訊上,增加了難度。 原來除了主動去接觸資訊以外,很多時候資訊會主動地如洪水般衝過來。在短短的這個月間,就發生了兩個被受社會熱議的法庭個案,面對整日在不同地方的洗板,大眾的各抒己見、網民熱議、媒體轉載、私訊分享、茶餘吹水、加鹽加醋,這一碟資訊大雜燴,的確有點令人吃不消。 今天坐電車,短短的中環至灣仔車程,就聽到兩位阿叔有以下對話: 「好似判咗,20個月。」 「嘩,好唔公平啫。」 「有乜唔公平呢請問?」 「車!另一單兩年喎!」 「吓?點比較?」 「喂打幾下,又唔係重傷,仲重罰過公職失當?」 「我唔明你點比較,你即係話呢單判重得滯,定果單判重得滯?」 「哎呀我都好亂!講到尾,咪又係圍內自己友玩曬⋯」 「我仲亂過你。你究竟知唔知自己講乜?」 「我朋友話呀!啲外藉法官都有偏見啦!
6 min read
會動的全盒
教育教導

會動的全盒

幾歲的小時候,每逢農曆新年,最興高采烈所期待的,莫過於逗利是。那時候,家校距離很近,十五分鐘腳程就可以到達學校,車費也不需要。而對一個廿蚊一星期零用錢的小學生來說,逗利是如同發大財。每年一月頭時份,就已經想著用新年財買甚麼。 以往的十蚊,已經可以有很多玩具選擇,但現在的廿蚊,扭個蛋也不夠。加上現在物質相對比較充裕,很多小朋友未開聲,禮物已經到手。區區幾廿蚊利是,吸引力其實已大減。 時代改變,送㺅迎雞,現在新年團拜,對小朋友來說,究竟有甚麼比利是和紅包更為吸引?答案係:手機和平板電腦。 今早和同事說起,過農曆年幾天假期的經歷,言談間無不感到這些科技所帶來的無奈。當你弄好熱茶,準備奉上訪客時,見到一邊廂家長們忙於碌電話,另一邊廂小朋友們就圍在一起打機睇片,的確非常冇癮⋯一句「派利是啦」,淪落得和「開飯啦」同一下場,無論幾大聲,多麼聲嘶力竭七情上面,小朋友也是無動於衷,確實無奈。 當全世界也在講 Mobility 的時候,流動銀行、流動圖書館、
4 min rea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