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世朋友

一世朋友

咖啡時間或放工後,都會和友人相聚閒談,分享一些生活點滴,發洩一下情緖,天南地北一番。而能夠在飄著一點咖啡香的環境,或瀰漫著時尚音樂伴啤酒的氣氛下,暢所欲言,實在不容易。

說到底,朋友也有層次之分,由酒肉朋友到知己密友,光譜很闊。究竟要和一個朋友,去到那一個程度,才能一坐下就能無所顧忌,敞開心扉去對話和分享?大概要去到相知深厚的老友級數吧。

那大家和子女的友情,又去到了那一個級數呢?

育兒的其中一個大道理,就是要和子女成為朋友,讓我們成為他們生命的一部分,同行並一起成長。

道理永遠顯淺,但實行上卻不容易。

有天下午,望著面前一位相識了差不多十年,一起經歷職場上風風雨雨,互相信任的朋友。我呷著一口咖啡,用一個曖昧得來奇妙的眼神望著他。

佢:「眼甘甘望乜呀望?」

我:「你估我地個仔會唔會願意同我地一齊飲野?」

佢:「如果用你而家嘅眼神,一定唔會!」

我:「我乜眼神?」

佢:「連我唔係你個仔,都覺得你煩嘅眼神。」

我:「哎⋯慘⋯如果覺得煩,佢就睬我都傻。」

佢:「你咋!我個仔 Okay 我㗎!」

我:「你肯定?」

緊接著,是好朋友之間少有的數秒沈默,他也好像在意,這刻朋友間如流水自然的簡單對話,背後到底要有多麼鞏固的情誼去支持。自己的子女,真的這麼簡單就可和父母交心?

就這樣,兩個老豆開始分享和自己阿仔相處的點滴。在父母子女的關係上,我們相對有更多相處的時間,但日對夜對反而要小心處理,因為給子女的每一個互動,也代表一個訊息。教導、玩耍、讚美、責駡、甚至情緖上的喜怒哀樂,他們也會照單全收。就算想逃避,轉身離開吸口氣,冷冷的背影也是一個強力訊息。

今時今日,小朋友有很多事情根本不需要我們去教,他們自小便可能接觸的事情(不論好壞),遠超我們想像。現今教導的比重,我們覺得已經由「教」更加偏向「導」,引導他們思考,更為重要。而「導」比「教」需要更多的友誼為前設。

毒男家兩個仔不經不覺已經六歲和三歲了,就分享一下我交這兩個「朋友」的經驗:三個時常自我提醒的『不』。

①不要隱瞞情緒

人人也有情緖,這和年齡絕對沒有關係。作為父母,當然不想把負面情緒帶回家。之前試過,辛勞工作一整天之後,入屋前深呼吸,或閒逛一陣子,或多或少減去負能量才回家見阿仔。

但老實說,這方法對我來說不太湊效,因為這樣處理負能量,其實不是「減少」而是「抑壓」。狀態好的話,還可以在回家後阿仔睡覺之前來個愉快的相處時間,但是我有多次失敗的經驗,尤其是當他們曳曳,這時抑壓的情緒反而會大爆發,最終悲劇收場。切勿過分憧憬,放工回家打開門的時候,屋企一定井井有條,阿仔老婆一定會四萬咁口歡迎你⋯

慢慢地,我學會帶著真實的自己回家,在阿仔分享學校點滴的同時,我也會如實分享工作點滴,無論喜怒哀樂,也會解釋給他們聽。不要小看孩子,他們未必完全明白大人的世界,但他們會感受到父母的情緒,不妨多加解釋,分享一下感受,真誠一點更能建立友誼。

②不要高高在上

如果想和子女交朋友,就一定要先放下身份,不要事事也用「嗱學嘢啦細路」的態度去對話。溝通是雙向的,對話要有來有往,才能達至真正的互動。

有一個我覺得很有用的小習慣,就是每次和子女交談,也找一個視線平望的環境,即是子女不需要特別抬高頭去對話。這樣他們在生理和心理上也會感到舒服一點,也能增強溝通的質素。

③不要順口開河

作為朋友,誠信很重要,對子女,誠信更緊要,尤其當你想和他們成為朋友。

在幾歲小朋友的世界裡,父母既是本能上的重要人物,亦是相對比較信任的對象。對他們的承諾,要非常小心地處理,答應的事情一定要做得到,做不到的就不要胡亂答應。

很多時後,一些底線的處理,要堅定一點。如果子女提出一些沒法實行的要求,不要為了處理當前情況,或是為了減低自己的內咎感,敷衍地答「之後比你」或是「好呀下次」等拖延答案。他們是會記得一清二楚的。

現時,如果我沒辦法肯定晚上能準時回家陪他們,我會選擇答「爸爸會盡力,但因為真的不能控制,所以不一定做到」。如實地答,或會使他們覺得失望,但總比不能兌現承諾好。

何謂成功?當子女把我們當成朋友,漸漸地你會發現他們會主動的打開話題,頻密地走到你身邊去分享所見所聞,有問題也會第一時間去問你。

作為父母,這個「近水樓台」的優惠期不會很長,一定要好好珍惜。到他們長大了,生活圈子再擴大的時候,他們會有更多分享情緒的對象、更多平起平坐的朋輩、更多同聲同氣又信守承諾的好友。

到時,我們所需的友情要更加深厚,才能和他們做一世的朋友。應該說,使他們願意和我們做一世朋友,因為在這方面父母很快會失去主導權。

撫心自問,相信我還要繼續努力。大家一同努力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