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田

心田

大清早的馬路上,片片白色在飄,順著氣流滑過車窗,好奇的小朋友嘖嘖稱奇,哥哥話似幾舊雲,細佬話似番梘泡。

五六月時份,正到了漫天綿絮種子飛揚的季節。夾道兩旁高挺的木綿樹,配合演化而來的風力散播,種子密密地飄散,哥哥細佬也入神地欣賞這個大自然的美態,神情若有所思。

一直陪伴見證著兩隻馬騮的成長,踏入初小的阿仔,已經不再是痴痴呆呆坐埋一台,而是有其個性,懂得自己思考,我們開始看不穿他們心中所想。

從成長的路一直走過來,小朋友除了不斷拓展知識版圖之外,也從人生經歷中慢慢栽種內裡的心田,建構獨特的自己。與父母朋友的相處、生活上的遭遇、看到時事和故事的感想、甚至是陌生人的間言閒語,都是沒有實體,卻有機會成為落入孩子心田的種子。

這些種子,比充斥世界各種氾濫的資訊更難掌握,因為我們不知道,甚麼感覺或某句說話,會挑起共鳴並植在小朋友的心裡。

之前哥哥學校教導情緒管理,有一天他走到我身邊,很認真的說,要和我分享一件埋藏在心裡很久的心事。他說人的心有兩格,一邊裝「花花」另一邊則裝「碎石」,開心的事情長出花朵,鬱悶的事情留下碎石。老師鼓勵小朋友把心裡面哽住哽住的碎石,抒發分享給信任的人,因為積聚太多心會累,會孭不起來。

我很欣慰哥哥把我當成可信任的人,他也明顯有重視地準備過,能清楚的分享心事的來龍去脈,和心感納悶的原因。我感謝了他的坦白,也分享自己的類似經歷,和一些意見。

短短十分鐘的親子對談,我問他拿了碎石出來之後有何感覺:

「好似去完廁所一樣!」哥哥趷住屁股地答,一如既往的麻甩又核突。

我不能透露他分享的事情,但有感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,也能在心中萌生有份量的情感,變成小朋友心中的花朵或碎石。

有一類型的長輩和家長,常常會以比較製造落差,想去激發小朋友的鬥志。例如話隔離班小強數學真係叻過你好多呀,但小強語文差就絕口不提;更甚是當住一班同學,大讚一個低年級的學生比他們更叻,開地圖炮一竹竿掃低全班。小朋友的鬥志還未被激發到,心情就已經被激爆了。

我並非否定用比較的方法,但應該要做到找出落差的原因,再加以提點和鼓勵。有時候去讚一個小朋友,也其實無需踩低其他人。

要知道,無論是正面或負面的種子,一但種下是很難掘得走的,情緒發芽之後是不能逆轉當沒發生過的。我常常提醒自己,對任何小朋友的言詞也要小心,但總不能控制其他人的嘴巴,有時父母可以做的,只能多點播種正面的種子去「溝淡佢」,多點栽花去減少碎石的比例。

復課之後,小朋友面對一連串的補課,要重新適應社交和日常流程,再加上升班考試,壓力其實頗大,哥哥細佬近日明顯也瞓得不太好。當見到小朋友有盡努力去做,在身邊的大人們也得對他們的情緒敏感一點,就算未能多給正能量,也應盡量減少負能量。

每逢假期後開學或是考試前後,總是會有學童輕生的新聞,為父之後,經歷過育兒路的一切,每次看到就更為痛心。

情緒人人都有,不開心的時候,就會不自覺地關閉自己,躲入心田。如果子女的心田繁茂,沒有太多碎石,而是有高聳的樹作蔭,能看到五彩的花朵,我相信對走過情緒的寒冬,必有一定的幫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