坐月湊仔優先 尷尬放埋一邊
一個滿面鬚根、披頭散髮、神情呆滯、短褲踢拖的中年男子,閃出百貨公司的升降機,慢慢走近一個內衣專櫃。
「唔該⋯」男子冇厘神氣的喃道。
「有⋯有乜可以幫到你。」店員連退兩步。
「唔該⋯我想配多一件,你地有冇貨?」男子從紙袋中抽出一個胸圍。
「⋯」
「之前買唔夠,濕左洗了乾唔切,想買多一兩個。」男子補充。
「唔⋯我睇睇。」店員好像明白了什麼。
「Thanks。」男子意會到店員的肢體語言,望望鏡。「嘩!頂!」立即撥一撥頭髮,點知越撥越亂。
「很少人會自己一個人來買。」店員已經完全明白並冷靜下來,並進入了 Aggressive Sales Mode。「是餵母乳吧。很容易弄濕的。不如買多三四個替換吧。」
「兩個得啦。」男子也進入 Defensive Consumer Mode。「只係買少少後備,驚洗唔切。」
「四個好D」同「兩個得啦」大約僵持了十五分鐘。最後男子不致失守,在母嬰用品內衣舖只買了兩個哺乳胸圍,頭髮依然散亂。任務完成,打道回府。
故事說到這裡,但這的確是活生生的分享。當太太辛苦地坐月休養但又要餵母乳的情況下,男人老狗去幫手買胸圍來得理所當然。這是一個合理需求,更沒有尷尬的必要,雖然場景會有少許攪笑。
生育是一個非常特別的經驗,無論是媽媽爸爸還是整個家庭,都是新角度新體驗。成為父母之後,就算是平常不太相熟的朋友,也會不忌諱地分享經驗,畢竟每個生產育兒經歷都不太一樣,變數太多,汲取多些經驗和睇法,也使 Parenthood 變得更生活化和多姿多采。
有次幾個同事食午飯,有女同事剛產假回來,加另一個媽媽同事個仔兩歲,而我個仔半歲多。講開一些產後問題,出現了以下的對話:
「阿囡D屎噴得好勁又好難抹,有冇方法?」「盡量用手兜啦。因為太 sticky & stinky,落左衫仔床單家俬清唔到架,癡落手返而好快就甩。」「記得小心清潔好重要部位,小心唔好感染細菌。」
「你地用邊隻牌子奶泵?我泵得好差。好谷又辛苦。」「陪月教我用手鬆可能仲易啲喎。你叫老公幫下手揸啦。」「多出的奶記得用來護膚周圍搽下,千祈唔好浪費呀。」
同枱另一個二十出頭的男同事,越聽越尷尬。見我們高談闊論,只能靦腆的說:「原來生仔真的好多學問⋯」我們笑說,其實一點也沒有想到尷尬,因為這些都是生產過程一定會經歷的東西,情況就同看醫生相似,都要講得很明白才有用。當然,以上對話全是朋友之間吹水,全部只是經驗之談但並無醫學跟據,唔好盡信。哈哈。
所以,下次見到滿面鬚根、披頭散髮、神情呆滯、短褲踢拖、用紙袋載著胸圍的中年男子,未必一定是變態佬,也可以是老婆坐月中的新手爸爸。